保健品类诈骗案件的常见类型及犯罪预防措施是什么
保健品类诈骗案件的常见类型及犯罪预防措施是什么
保健品诈骗犯罪分子常用的套路有哪些?
一、虚构身份,骗取信任
犯罪分子无论是直接向被害人推销保健品,还是以退还购买保健品费用的名义骗取相关费用,都会使用虚假的身份信息。
老百姓尤其是常年受疾病折磨的人,往往寄托于专家能治疗疾病。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广大群众信赖知名专家和国家机关的心理,虚构一系列的身份,对受害者实施诈骗。
广大的受害者正是相信了对方编造的知名医院专家,国家药监局、财政部的领导身份,才一步步受骗,最终造成其财产损失,也没能治好自己的疾病。
二、对象集中,老年为主
犯罪分子在利用保健品进行诈骗时,往往会选择老年人下手。不仅因为老年人患病的比例较高,更因为老年人分辨能力低、防范意识差、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较少,容易相信犯罪分子所编造的事实。
在房山区人民检察院近期办理的5件涉及保健品的诈骗案中,涉及近百名被害人,其中90%以上是70-80岁的老年人,其余被害人的年龄也在55岁以上。
三、分工配合、难以防犯
利用保健品实施诈骗犯罪的往往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一个犯罪团伙,他们内部之间有分工,有配合,使用多种手段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有时一个犯罪分子发现个别受害人容易上当,其他犯罪分子就连续使用不同的虚假身份,反复骗取同一个被害人。
四、电话聊天,套取信息
犯罪分子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联系被害人,通过与被害人唠家常的方式,让受害人感觉其受到了关心,又进一步套取被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和患病情况,然后根据被害人的病情和经济能力向被害人推销保健品。
或者称被害人之前买到了伪劣的保健品,可以为被害人办理退款,让被害人缴纳退款的相关费用。
五、夸大功效,包治百病
犯罪分子在与受害人沟通的过程中,对其销售的保健品的功效进行无限夸大,声称能够彻底治疗其疾病,引诱受害人购买。
部分受害人因为常年饱受疾病的折磨,病急乱投医,轻信了犯罪分子的话,花费巨款购买保健品。事后发现购买的保健品根本无法治愈其疾病,甚至加剧了病情。
六、快递送货,货到付款
犯罪分子为了逃避处罚,通过快递公司,以寄送慰问品、赠送品的方式,让快递员将少量保健品送达被害人并收取现金。
由于是直接收取现金,没有留下相关的支付记录,即使被害人事后发现被骗,也无法得知犯罪分子的真实身份,无法向公安机关提供详细的信息,犯罪分子往往逍遥法外,受害人也无法挽回自己的损失。
检察官提示
面多犯罪分子的种种诈骗套路,检察官提示,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提高防范意识,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无路可逃。建议要大家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防范:
一、不要轻信陌生人说的话
涉及保健品的诈骗案件中,广大受害人尤其是老年人往往轻信犯罪分子编造的虚假身份或者夸大的保健品功效,未经核实就按照犯罪分子的要求将钱款交付给对方。
还有的受害人在与犯罪分子聊天的过程中,不经意将个人信息透漏给对方。对于推销保健品的行为,广大群众要提高辨别意识和防范意识,不能轻易购买。对于以办理退还购买保健品花费为名收取相关费用的,更要提高警惕,不能相信,因为政府机关不会收取办理费用。
二、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
对于犯罪分子对保健品所做的虚假宣传,广大群众不要轻易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患有疾病,要主动到医院就医,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伪劣的保健品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事实上,对保健品的功效一直存在争议,但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作用,无法治疗疾病,患者不能轻信保健品的作用,还是要到医院就诊,接受相关治疗。
三、不要轻易给他人支付钱款
社会上存在形形色色的诈骗行为,犯罪分子虚构一系列事实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骗取他人的财物。
因此,广大群众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能轻信他人的花言巧语。在直接推销保健品的行为中,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夸大的保健品功效,谨慎购买;在以退还保健品的购买费用为名骗取财物的行为中,直接拒绝,必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要多和子女及亲戚沟通
有些老年人为了不让儿女、亲人担心,在遇到推销保健品时,没有将相关情况告诉子女就轻易购买了保健品,最终上当受骗。
老年人在遇到推销保健品或者声称可以退款的情况,不能擅自做决定,要积极和自己子女或者其他亲朋好友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
五、要注意保存购物单据
广大群众要保存购买保健品的相关单据以及快递单,以便在查证上当受骗后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公安部门也能够因此收集相关证据,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嫌疑人,并为受害者挽回损失。
六、要相信科学,相信法治
保健品是最近几年的新型产品,从其名称可以看出,其不能够治病,最多只是缓解疾病和预防疾病,如声称可以包治百病的,往往就是骗子。大家要相信科学,患病要及时去医院诊治,不能相信神丹妙药。同时,政府机关和司法机关即使因工作需要联系受害人,往往是向受害人告知权利、核实情况,不会向受害人收取任何的费用。
·被判缓刑是还要坐牢吗?
被判缓刑是还要坐牢吗不确定,具体要看缓刑人员在考验期内的实际表现情况,才能确定最终是否不用坐牢。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5年执行的,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也...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一、冒充军人招摇撞骗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现行《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
·精神病人在什么不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什么不负刑事责任目前我国刑事责任能力主要分为三级:(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限制刑事责任能力;(3)无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又对这三级刑事责任能力规定了不同的责任承担。其中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轻度精神病人...
·律师无罪辩护的作用大吗?
一、律师无罪辩护的作用大吗?
刑事辩护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诉讼权利。律师第一时间介入案件,有利于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有效的辩护,帮助犯罪嫌疑人辩驳黑白。律师通过深入细致研究,行走在案件之外,徘徊在案情之中,从证据之间寻找蛛丝马迹,从口供之间拿捏冲...
·抢夺罪如何量刑 抢夺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难以区分抢夺罪和抢劫罪,很多人误以为抢夺罪就是抢劫罪,常常混为一谈,其实这是错误的。那么,在司法实践中,抢夺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呢?立案后,若构成抢夺罪,就要判刑处罚。那么,此时抢夺罪如何量刑处罚?下文中我们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抢夺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
·对于犯罪预备是犯罪吗?
一、对于犯罪预备是犯罪吗?是属于犯罪的;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预备虽然还没有实施犯罪,客观上没有造成损害,但对社会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潜在危害的,如不加以制止和惩罚,无疑最终会导致犯罪的实...
·贪污罪的司法认定是怎样的
法律中明确规定了,贪污罪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换言之如果行为人并不具有这样的特殊身份,那么此时就不能认定构成此罪。而现实中,需要对贪污行为做出了相应的认定之后,才能确定是否构成犯罪。那到底对贪污罪的司法认定是怎样的呢?下文中本站我们为你解答疑惑。一、贪污罪的司法认定是怎样的《刑...
·犯罪嫌疑人被判了缓刑羁押的怎么算
犯罪嫌疑人被判了缓刑羁押的怎么算
一、犯罪嫌疑人被判了缓刑羁押的怎么算?
判决缓刑的考验期应该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前曾否羁押,与缓刑期间起算的问题无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
·假释期内犯罪算不算累犯?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假释期也就是指假释考验期,而在假释期内如果犯罪的话是怎样处理,是否算是累犯呢?这个问题是一个专业性很强并且很复杂的问题,因此朋友们应该加以重视。那么究竟假释期内犯罪算不算累犯呢?下面我们来和您一起查询并总结这一问题的答案。假释期内犯罪算不算累犯?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假释期间犯罪不构...
·犯罪构成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犯罪活动肯定是不允许的。但是,在对犯罪案件定性的时候,必须严格区分犯罪案件的类型,或者看犯罪案件属于那一类型。也就是说,所有的犯罪的构成都是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定罪的,这样才可以很好地维护好司法的公正。下面,我们就为您既介绍一下犯罪构成分为几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一、犯罪构成分为几个...
·集资诈骗金额2亿元判刑多少年?
一、集资诈骗金额2亿元判刑几年?1、对于集资诈骗二亿元判几年这个问题,我国非法集资罪最高刑期是无期徒刑,没有死刑2、非法集资2个亿,无论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都是属于数额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相关的法律依据:1、《...